欢迎访问开云手机在线登入! 校长信箱 | 信息公开 | 办公系统 | 访客系统

山钢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综述

2019年09月12日 17:13 赵腾 点击:[]

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变化举世瞩目,山钢集团及各成员单位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与时俱进,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要用一个词概括山钢经营管理发生的变化,“蝶变”再合适不过了。

改革开放之前,济钢、莱钢、张钢、金岭铁矿、山东耐材等企业,在异常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顽强作风,想方设法抓革命、促生产,为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钢铁、矿石、耐材等物资。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济钢、莱钢等不断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滚动前进,全面提升生产效率,有的产品还走出了国门,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莱钢、济钢相继突破1000万吨钢,成为中国钢铁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山钢集团成立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冲击,面对钢铁行业复杂变化,广大干部职工勇担历史使命,聚焦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推进运营绩效改善。近年来,山钢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大势持续向好的机遇,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抓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经营管理克难求进,各产业板块保持良性发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呈现向好趋势,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经营管理的“蝶变”,化作了山钢一组组极具说服力的数据。2018年全年累计生产铁、钢、材分别为2243万吨、2321万吨和2268万吨,钢产量位居全国钢铁行业第7位;完成营业收入1558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利润总额70亿元,同比增长79%,经营绩效创造了集团成立以来的最好水平;在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级中跃升为A+(竞争力极强)。

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亏损到盈利,山钢的“蝶变”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是一代又一代山钢人围绕经营管理目标探索实践、苦干实干、接续奉献、奋力开创的结果。

潜心“精益”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发展,对集团公司来说,持续深化精益运营管理,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着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本质化运营水平持续提升。集团公司以市场为引领,树立“客户端”思维,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推动技术营销、服务营销、品牌营销、高层营销,列出百名集团重点客户名单,公司领导“包干到户”,带头走进市场、走近客户,借力高端客户实现了产品档次升级、产品结构优化。山钢国贸总经理李强笃介绍,山钢的汽车板、管线钢、酸洗板等高端产品已打入巴西、印度、南非、越南、韩国、日本、中东、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市场美誉度越来越高。今年上半年,山钢出口钢材75万吨,同比增长38%;钢材出口占比8.36%,超过全国钢铁行业5.87%的平均水平。

围绕提升精益运营管理水平,以消除浪费、提产增效、提质创效、激活动力等工作为着力点,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向全流程要效益,打出了精益运营“组合拳”,利润、成本等各项经济运行指标持续改善。强化精益生产组织,发挥规模与品种优势,形成特色拳头产品,从工艺、装备、技术、成本、质量、效益等各层面进行深度对标分析,全流程、全要素梳理企业运营中的各类出血点和薄弱环节,实现了综合效益最大化,确保了系统稳定高效经济运行。

凭借不遗余力地潜心精益,今年上半年,山钢经营绩效持续向好,莱芜区域铁钢材结构效益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日照区域一期工程主体项目全线贯通,1号5100立方米高炉吨钢综合能耗、吨钢水耗、高炉工序能耗达到国内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淄博区域统筹周边资源,促进轧线产能发挥,效益潜力进一步挖掘……在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山钢仍然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以“智”引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集团公司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推进智能制造,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活力和实力,推动企业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引领企业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快人一步。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搭建科技创新体系“四梁八柱”。成立山钢研究院,设立科技创新部,在集团内部形成了山钢研究院、各产业公司技术中心“一院多中心”的研发管理和运作体系,重点围绕关键工艺、产品及用户应用技术,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形成山钢独有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打造市场竞争差异化优势。推进以专家顾问为核心成员的智库建设,强化政策分析、战略研究等工作;整合外部资源,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合作,打造科技平台建设,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人才导向,优化服务环境,筑巢引凤、开门搞科研,建立更加灵活的引进、培养、使用、退出机制。山钢金控、山钢研究院先行先试,在社会广纳贤才。各子公司不等不靠,充分挖掘科技人员潜力,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驱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崭新格局。

工业机器人走进现场,无人行车试验成功,两条示范线高质量建设。与阿里云、浪潮深度合作,探索给产线装上智慧的大脑,接上互联网的云端。“我们正加快智能制造,更精准发力,为山钢实现产业智慧化、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信息化支撑。”山信软件党委书记、董事长郭维河说。

集团各产业板块围绕各自肩负的职责再聚焦、再落实、再发力,高端智能产品层出不穷,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不断汇聚起山钢新旧动能转换的磅礴力量。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推进实施以绿色、智能、高效、升级为核心特点的老区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实现全工序、全流程智能化转换,全力打造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示范工程。日照公司智能制造全力推进,通过绘就最佳的科学管理流程、大数据嵌入全流程、“无人化”加快落地,“智能制造梦工厂”正逐步变为现实。山钢信息技术产业聚焦中高端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业务板块,智慧山钢建设迈入崭新阶段。各子公司主动跟踪产业前沿技术、着力解决困扰自身发展的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原创技术的研发能力,持续增加科技积累,实现了山钢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

越“转”越好

两年前的7月8日,有着59年辉煌历史的济钢关停了在济南地区的钢铁生产线,开始寻求绿色转型。如今,环保新材料、园区经济、现代物流等绿色低碳的朝阳产业,正支撑起一个新济钢。从“靠钢吃饭”到“弃钢发展”,济钢走出转型阵痛,迎来脱胎换骨,用生动的“二次创业”实践诠释了我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其实,济钢只是近年来集团公司顺应新理念、新形势、新要求,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作为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积极配合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方案的优化,在钢铁产业大调整、大跨越、大整合的进程中,拓展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集团公司2018年度工作会议提出,以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存量变革发展新动能、增量崛起培育新动能、创新体系支撑新动能,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资产结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转型发展的蓝图和路径更加清晰。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传统用钢行业对钢铁需求已由品种、数量增长转向质量品种的提升。山钢股份原总经理罗登武介绍,山钢不断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推进产品结构优化,提高高端品种批量稳定生产能力,研发出的高尖端产品屡次填补行业空白,使“山钢造”扬名海内外。山钢先后成功开发船板及海洋石油平台用钢、高韧性高耐磨热轧中厚钢板、高性能压力容器系列用钢、重型汽车及轿车用齿轮钢等新产品近100个品种、300多个规格,为国家大剧院、奥运场馆、世博会场馆、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高速铁路以及一大批船舶、桥梁、机械等重大项目建设作出了贡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越来越多的钢材、耐材、集成房屋、工程设计等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成为展示实力、提升形象、深化合作的重要载体。

“打造协同优势,融合共享,为我们打开了发展的另一扇窗。”莱钢集团某钢结构项目负责人说。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重点协同项目,将各产业板块拧成一股绳、打好组合拳,金融、科技研发、信息化、耐材供应、钢结构建筑、冶金机械加工等领域实现协同突破,形成了以协同促合作,以合作谋共赢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放大了集团公司整体优势。

伴随新中国铿锵有力的发展步伐,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亮点频闪。随着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山钢篇”规划落地,一个4000万吨级、发展质量更高、经营绩效更优、品牌信誉更好的新山钢,必将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上。